联系方式: 18616313725

专注医药机械及大健康行业

亏损3000万,东亚药业半年度成绩中能学习到什么

亏损3000万,东亚药业半年度成绩中能学习到什么

2025年9月24日  阅读 65 次

东亚药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暴跌35.85%,净利润直接跳水193%——这记闷棍,把一家老牌原料药企的生存困境狠狠砸在台面上。

表面看,是β-内酰胺类抗菌药需求骤减惹的祸。真正致命的,是企业在市场剧变中暴露的绩效管理软肋。当老牌业务突然“熄火”,东亚的应对轨迹恰成一场绩效管理的实战教案。

---

一、绩效管理为何集体失灵?

• 市场应变:迟钝的预警系统 

当β-内酰胺类产品占营收半壁江山时,客户需求已悄然转向。但采购与生产计划仍机械依赖历史销售数据,导致库存水位高企。半年报中“以销定产”的表述,在需求腰斩时成了空话——没有动态调整机制的绩效指标,就是纸上谈兵。

• 研发转化:昂贵的创新漏斗 

十年手握36项发明专利,研发投入常年超营收10%。但2025上半年制剂领域仅左氧氟沙星片一张批件落地。当管理层在财报中强调“10余个品规计划报批”时,研发绩效的“投入产出比”警铃早已狂响。

• 成本黑洞:看不见的利润杀手 

原料成本占比超70%的行业,其采购却停留在“两家以上供应商比价”的粗放模式。当国际原料价格波动时,缺乏弹性采购机制直接拉高成本。财报中“营业成本降幅低于营收降幅”的数据,戳破了传统成本管控的泡沫。

---

二、绩效重构的三剂猛药

• 精细化管理:刀刃向内的成本手术 

供应链改革成为破局首招。通过集中采购谈判,打包招标危险废物处理,直接斩断隐性成本。更关键的是将酶法工艺应用率纳入生产部门KPI——半年内危废减量带来环保支出锐减。当“降本增效”从口号变成车间看板上的数字,绩效才真正扎进血肉。

• 研发再造:从专利仓库到变现引擎 

砍掉“撒胡椒面式”投入,聚焦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研发团队KPI重置为“国际注册批件获取速度”与“首仿上市时间”。半年内韩国3张原料药证书+国内首张制剂批件,验证了研发资源精准投放的爆发力。杭州实验室CNAS认证更埋下技术壁垒的伏笔。

• 战略卡位:在废墟上重建增长极 

当传统业务崩塌时,江西善渊基地的富马酸伏诺拉生原料药项目紧急提档。通过将“募投项目达产率”与高管绩效强绑定,建设周期压缩30%。这步险棋背后,是把战略解码为可量化的绩效里程碑——在行业寒冬中硬凿出新产品通道。

---

三、绩效管理的三重修炼

• 敏捷决策:让绩效指标长出“传感器” 

建立客户需求波动、原材料价格异动等12项预警指标,与采购、生产计划实时联动。当β-内酰胺类产品下游订单下滑15%时,自动触发产能切换程序——用数据流打通绩效管理的任督二脉。

• 精准投入:给研发装上“商业化导航” 

研发费用不再按固定比例计提,改为“项目里程碑拨款制”。左氧氟沙星片上市后,销售转化率直接决定后续研发资金配比。让实验室里的烧钱行为,提前接受市场审判。

• 战略定力:用绩效锚点穿越周期  原料药制剂一体化转型需5年周期。将战略拆解为年度技术突破、产能转化率、制剂批件数量三级绩效指标,拒绝因短期亏损动摇航向。真正的绩效管理,是让组织在风暴中紧盯北极星。

行绩咨询

行绩咨询专注医药及大健康行业!
手机(微信): 13818006216 宋老师
手机(微信): 18616313725 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