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亏损2700万,贝瑞基因的转型能否成功
今年上半年,贝瑞基因交出了一份不太好看的成绩单:营收4.47亿,同比下滑19%;净利润亏损2724万。在基因检测行业内卷加剧的背景下,这家曾以“无创产前检测(NIPT)”技术闻名的公司,正在经历阵痛期。但细看财报,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转折点——比如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提升至14%,AI智能体技术首次规模化落地,三代测序仪进入注册阶段。
贝瑞基因到底在打什么算盘?我们从三个角度拆解它的生存逻辑。
---
1. 亏损背后:砍掉低毛利业务,硬刚“技术内卷”
行业竞争有多激烈?贝瑞的医学检测服务收入直接缩水30%,成了拖累业绩的“老大难”。但公司管理层反倒松了口气:“我们主动砍掉了那些不赚钱的订单。”
举个例子,传统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市场早已红海,价格战打到几百块一单,利润薄如纸。贝瑞的选择是:押注更难但利润更高的技术。比如用三代测序技术做地中海贫血筛查,单次检测成本虽然高,但能精准识别α/β地贫的复杂变异,漏检率大幅降低,医院愿意为“精准”买单。
“现在比的是谁能解决临床真问题,而不是谁家报告出得快。”一位贝瑞的技术负责人说。这种策略短期内必然疼——研发投入高、市场教育慢,但长远看,反而是跳出价格战的关键。
---
2. 破局武器:三代测序+AI,把“黑科技”塞进县城医院
贝瑞今年最狠的一招,是8月发布的GENOisi™智能体。名字听着玄乎,其实干的是脏活累活:
- BerryChat智能问答:医生输入“新生儿黄疸基因风险”,系统5秒调出最新文献+病例库数据,再也不用翻10篇PDF;
- BerryLyzer算法:过去人工分析一份全基因组数据要2天,现在AI把TOP5位点准确率做到99%,1小时出初稿。
这玩意儿真有用吗?郑州某县级医院的反馈是:“以前碰到罕见病只能往省城送,现在AI先筛一遍,至少能判断要不要转诊。”
技术下沉的另一张牌是设备国产化。贝瑞和PacBio合作开发的Vega测序仪,体积只有微波炉大小,专为中小医院设计。再加上刚拿证的NovaSeq 6000Dx-CN-BG测序仪,贝瑞的算盘很明显:用“仪器+试剂+AI”组合拳,吃掉基层市场的增量。
---
3. 隐秘战线:去海外赚“技术差价”,地贫试剂盒成王牌
国内卷不动,贝瑞转头盯上了“一带一路”。上半年境外收入占比逆势提升到14%,靠的是三张CE认证的“通行证”:
- WES外显子组检测试剂盒:欧洲卖2000欧元/次,是国内价格的3倍;
- 地中海贫血试剂盒:在东南亚根本不愁销路——泰国地贫携带者率高达30%,传统检测方法漏检一堆,贝瑞的三代测序方案直接打中痛点。 更聪明的是“科研换市场”策略。贝瑞联合上海新华医院启动“十万对携带者筛查”项目,表面是搞研究,实际是借临床数据打磨产品。“等欧洲人自己的数据库建起来,我们早把标准定完了。”一位市场总监私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