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6185万背后:创新药企海创药业的绩效管理还能突围吗
2025年9月15日
阅读 2 次
2025年上半年,海创药业交出了一份充满矛盾的成绩单:营收同比暴涨118倍,却依然录得6185万元净亏损;首款新药成功上市,商业化团队从零搭建,研发投入却同比下降35%。这家手握PROTAC和氘代两大尖端技术平台的创新药企,正经历着从纯研发型企业向商业化转型的阵痛。在创新药行业"生死时速"的赛道上,海创药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如何支撑其"研发-临床-商业化"的全链条突破?
1. 亏钱是常态?创新药的“慢生意”逻辑
海创药业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亏损6185万元,研发投入占比高达432%——这数字看着吓人,但懂行的人反而会心一笑:“这才是创新药企的常规操作。”
- “烧钱”换技术壁垒:
公司四大技术平台(PROTAC、氘代药物等)全是“吞金兽”,光上半年就砸了5696万研发费。但成果也硬核:首款抗癌药氘恩扎鲁胺上市,PROTAC药物HP518成国内首个进入临床的口服AR降解剂。**“现在亏的钱,都是在买未来的门票。”**一位医药投资人这样评价。 - 商业化刚起步:
首款产品6月才全国铺货,半年收入1306万,杯水车薪。但团队显然在憋大招:自建销售队伍+代理商双轨推进,计划年底冲医保。“现在看收入没意义,关键看医生处方量爬坡速度。”
2. 三条命脉:管线、专利、人
海创的财报里藏着三条生存法则,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心法”:
- 管线梯队:癌症+代谢病“双保险”
- 前列腺癌:氘恩扎鲁胺对标国际药企,临床数据亮眼(死亡风险降42%),但竞品已上市,“安全性优势能抢多少市场?”
- 肥胖/MASH:HP515联合GLP-1减重效果惊艳(小鼠实验减重35%),蹭上“减肥神药”风口,但临床进度落后国际巨头。
- 乳腺癌:HP518针对耐药患者,FDA给了快速通道——“专挑硬骨头啃,但时间不等人。”
- 全球专利护城河:
334项专利申请、129项授权,连澳大利亚临床数据都拿去美国ASCO刷脸。“专利是创新药的命,海创这点很‘国际范儿’。” - 团队:跨国药企老炮+本土狠人
核心团队来自辉瑞、默克,商业化负责人有“从零到一”推新药的经验。但业内人也嘀咕:“牛人多了容易内耗,得看执行力。”
3. 生死时速:商业化是下一个考场
创新药企最危险的时刻,往往是产品上市后的第一年。海创正在闯三关:
- 医保谈判“生死局”:
氘恩扎鲁胺想进2025年医保,但今年竞争激烈。“价格砍太狠,回本周期拉长;不进医保,放量又慢。” - 学术营销“内卷战”:
公司搞“临床价值叙事”,简单说就是**“用数据说服医生”**。但竞品已占先机,海创的“首张处方”故事能讲多久?
现金流警报:
账上资金虽够撑两年,但HP515、HP518等管线烧钱加速。“要么自己造血,要么再融资——投资人的耐心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