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18616313725

专注医药机械及大健康行业

亏损1.8亿背后,达安基因的绩效管理有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亏损1.8亿背后,达安基因的绩效管理有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2025年9月15日  阅读 2 次

2025年上半年,达安基因交出了一份并不乐观的财务成绩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82亿元,同比虽有改善,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公司表示亏损主要受行业集采、检验收费降价及增值税率调整等外部因素影响,但作为一个在分子诊断领域深耕近三十年的龙头企业,这样的绩效表现难免引发外界对其内部管理能力的质疑。它的绩效管理有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

可能一、从绩效目标设定看:战略与执行存在“断层”

达安基因的战略定位非常清晰: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打造全诊断产业链的一体化供应商。公司也确实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多方面的布局,包括不断拓展产品线、加强研发投入、推动国际化市场布局等。

但从上半年的财务表现来看,这种“高举高打”的战略导向并未有效转化为经营绩效。尤其是在营收方面,同比下降15.44%,利润更是由盈转亏。这说明,公司在制定绩效目标时,可能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执行的承受能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研发费用的大幅削减。虽然研发投入依然高达38.88%,但在绝对金额上同比下降了29.6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司在资源分配上的犹豫和调整。而绩效管理如果不能与研发投入、产品创新形成有效联动,就容易导致“投入-产出”之间的脱节。

此外,公司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支出却同比大幅增长70.16%。这种“一边砍研发,一边加营销”的操作,虽然短期可能带来一定的市场效应,但如果缺乏产品支撑,最终仍难以转化为实质性的利润增长。

---

可能二、从绩效考核机制看:激励与约束失衡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设定目标,更关键的是如何通过考核机制来推动目标的实现。然而,从达安基因上半年的表现来看,其绩效考核机制可能存在“激励不到位、约束不严”的问题。

首先,从利润来源看,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亏损之所以同比“收窄”,主要是因为参股公司股票价格波动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换句话说,利润的“改善”并非来自于主营业务的提升,而是一种外部金融资产的波动。这说明公司对主营业务绩效的考核机制可能没有真正起到“鞭策”作用。

其次,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变动来看,销售费用大幅增长,而管理费用却几乎持平。这反映出公司在销售激励方面投入明显,但在内部管理效率提升方面却显得“按兵不动”。如果绩效考核只注重销售和市场拓展,而忽视了管理成本控制、运营效率提升等内部管理指标,就容易导致“重外轻内”的失衡局面。

再者,公司上半年应收账款管理也值得关注。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59%,说明应收账款的回收压力在加大。这反映出公司在销售激励机制设计上可能重“合同签订”轻“回款实现”,导致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业绩目标而“松绑”客户信用评估,最终给公司带来坏账风险。

---

可能三、从绩效文化角度看:缺乏“全员绩效”意识

绩效管理不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而应该是整个组织上下共同参与的过程。然而,从达安基因的绩效表现来看,其绩效文化似乎尚未深入人心,未能形成“人人有责、人人担责”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投入不少,提出了“分享成长价值”的理念,但具体到绩效管理层面,却未能将这种理念转化为有效的绩效导向。比如,研发投入的调整虽然可能是出于短期经营压力的考虑,但如果缺乏战略定力,频繁调整投入方向,就容易让研发团队“无所适从”,从而影响创新能力的持续性。

另一方面,公司在面对亏损时的表现,也反映出管理层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虽然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上半年进行了多项公益捐赠,也获得了多项荣誉,但这些“加分项”并不能掩盖主营业务绩效下滑的现实。如果企业不能将绩效管理视为战略实现的核心工具,而只是将其作为年终打分的工具,那么绩效管理就会流于形式。

再者,达安基因上半年还出现了投资现金流大幅流出、货币资金减少47%的情况。这种“现金流吃紧”的状态,其实也反映出企业在资源分配和绩效导向上的混乱。如果绩效管理能够更有效地引导资源配置,就应当在投资决策、资金使用等方面体现更清晰的战略目标和风险控制意识。

行绩咨询

行绩咨询专注医药及大健康行业!
手机(微信): 13818006216 宋老师
手机(微信): 18616313725 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