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行业寒冬:吉林敖东116亿品牌背后的管理逻辑
在医药行业整体承压的2024年,吉林敖东以116.83亿元品牌价值(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2024年数据)稳居中药企业头部阵营。面对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0.82%的市场挑战,这家拥有47个独家药品、616个生产文号的“中华老字号”,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深度改革,展现出强大的韧性——销售费用压缩27.18%、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92.87%、华北市场营收逆势增长84.22%。从“母子公司架构”到“员工持股计划”,从“动态考核机制”到“产融结合策略”,吉林敖东用一套精准的绩效管理组合拳,实现了从传统药企向现代化集团的跨越。本文将拆解其绩效管理的三大核心策略,看这家百亿药企如何在行业寒冬中破局。
一、架构革新:母子公司模式激活组织效能
(1)战略与执行的“双轮驱动”
2002年转型控股集团后,吉林敖东建立“母公司管资本+子公司抓运营”的绩效架构:
母公司:专注资本运作(如持有广发证券股权构筑116亿资本优势)、战略投资(参股南京医药等企业),2024年通过发行中期票据实现筹资现金流净额443.81亿元,同比激增395.08%;
子公司:延边药业等12家子公司享有自主经营权,延吉药业2024年完成27个产品再注册申报,洮南药业新增6个药品批文,研发效率提升显著。
(2)员工持股计划:绑定利益促增长
通过员工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
在2024年营业收入下滑10.82%的背景下,管理费用仅增长6.34%,远低于行业平均;
子公司力源制药、世航药业等“专精特新”企业,通过绩效激励实现技术突破,推动红石鹿业鹿茸等产品入选国家级“三无一全”药材品牌。
二、数据化考核:用指标撬动经营效率
(1)销售端的“精准投放”
在整体营收下滑10.82%的情况下,通过绩效指标优化,将销售费用压缩27.18%至3.37亿元;
聚焦核心产品:三大明星单品(安神补脑液、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血府逐瘀口服液)贡献中药板块61.82%营收,其中安神补脑液连续40年稳居零售榜单TOP50。
(2)研发端的“靶向投入”
尽管研发投入减少26.90%,但通过绩效导向:
完成13个中药经典名方研究;
获得462个中药配方颗粒备案凭证;
化药仿制药批文新增6个,包括治疗流感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三、产融协同:用资本优势反哺主业
(1)金融资产赋能实体产业
作为广发证券第一大股东,2024年通过股权市值管理获得稳定收益,对冲医药板块波动;
设立医药产业基金,优选投资项目,2024年新增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合作项目6个。
(2)产能与质量的“双重考核”
投资建设敖东工业园、延吉高科技制药园,通过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将生产效率提升15%;
质量绩效一票否决:企业内控标准高于国标20%,2024年延边药业获评“吉林省质量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