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管不好这3类,研发团队再牛也白搭!
企业要想对研发设计人员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必须先做好三项分类工作,即研发项目分类、人员分类和质量问题分类。
研发项目分类。 研发项目的类别有很多,有客制项目,也有自研项目;有战略性项目,也有一般项目等。其中,有的项目对完成时间要求严苛,如客制项目,或者为投标准备的项目,这类项目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会造成客户流失;有的项目对研发成果和产品质量要求严苛,如自研项目,即企业会要求研发的产品投入市场后,无论从功能上还是外观上,都能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有的项目对利润没有严格要求,如战略性项目,这类项目最初可能没有盈利甚至是亏损的,企业只将其作为进入某个领域的突破口。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项目分类,千万不能把所有项目都混在一起管理,以免造成研发项目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人员分类。 研发设计人员主要是指在企业中从事技术攻关、产品开发设计、产品迭代更新、测试、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等工作的人员。常见的有软件工程师,包含系统设计、前端、后端等研发人员;硬件工程师,包含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用户界面设计师( UI)、用户交互设计师( UE)、产品经理等。研发设计人员分类实质也可以理解为研发设计人员分级,如高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初级工程师等。企业对研发设计人员进行分类主要是为了配合项目分类,不同的项目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级别的研发设计人员,同时也为研发设计人员明确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质量问题分类。 研发过程和结果的质量是产品质量的根因。研发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质量问题,有的属于重大质量问题,这类质量问题会导致产品的功能无法达到设计标准,产品使用将受到影响,客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对于这样的质量问题,企业要杜绝;有的属于一般质量问题,这类质量问题会导致产品的性能无法 100% 发挥出来,但不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对于这类质量问题,企业要尽量避免;有的属于微小质量问题,或者叫微小瑕疵,这类质量问题不影响产品的性能与使用,仅产品外观存在瑕疵,对于这类质量问题,企业应尽量降低发生的概率,争取在产品迭代升级的过程中将其消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