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18616313725

专注医药机械及大健康行业

2025年影响药企的七大因素——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战场

2025年影响药企的七大因素——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战场

2025年2月14日  阅读 89 次

2025年中国医药企业站在了转型与变革的十字路口。政策深化、科技革命、老龄化浪潮、全球化竞争等多重变量交织,药企的生存与发展逻辑正在被重构。本文将深入剖析影响药企未来的七大核心因素,揭示行业背后的增长密码与风险暗礁。

2025年影响药企的七大因素——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战场
  • 政策因素:集采常态化与创新药扶持的双刃剑” 
  • 带量集采的深水区效应。2025年,第十批国家集采已覆盖90个仿制药品种和神经介入等高值耗材,部分中标药品价格低至“分钱时代”,如2分/支的注射液、3分/片的阿司匹林,直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中标企业需通过规模效应弥补利润损失,而未中标者则面临市场份额断崖式下跌,如我们的一个药企客户的一个核心产品,因为没有中标导致销售额骤降55%。但政策明确“新药不集采”,为创新药留出市场空间。2024年《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落地,国家药监局试点30日内完成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加速新药上市进程。 
  • 医药反腐常态化。自2023年医药领域反腐风暴后,合规经营成为药企生命线。2025年《医药代表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学术推广需从“关系驱动”、“利益驱动”转向“价值驱动”。企业需投入资源构建专业学术团队,强化临床数据支撑能力,以应对监管升级。
  • 经济下行与消费分级:刚需药品的下沉红利

很多人看来药品是刚需,不过经济增速放缓也会催生药品的消费降级,高价药品在等级医院(单价超200元)和基层医疗(单价超50元)的要想上量还是有着巨大的挑战。基层市场成为新增长点,乡镇医院对镇痛药、慢病管理等低价刚需药品需求激增。药企需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性价比的“普惠型”药物,并通过县域医共体渠道、社区及乡镇医院快速触达患者。 如果能有医药公司愿意为低收入的中老年人(这类人员的总规模应该超过5亿)生产和销售高性价比的刚需用药,那才真的是民族之幸,百姓之幸,当然也是当代中国医药人的社会责任。

  • 老龄化浪潮:慢性病与创新疗法的黄金赛道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突破22%,总量已经超过3.1亿,而且还以较快的速度增行,预计到2035年将到达4亿。这些人也是疾病的高发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肿瘤、骨科疾病患者基数持续扩大。药企在以下领域迎来机遇: 

1. 代谢性疾病:GLP-1药物(如礼来玛仕度肽减重17.8kg)成为爆点,2030年中国市场销售额预计达13亿美元。

2. 自免疾病:长效化、口服化药物(如IL-23单抗)需求迫切,强生FcRn单抗Nipocalimab瞄准千亿级市场。

3. 肿瘤治疗:ADC药物(如阿斯利康Dato-DXd)和双抗(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引领技术突破。

  • 科技革命:AI重塑研发,O2O重构渠道

1.AI制药的爆发期。英矽智能、晶泰科技等企业通过AI模型将药物设计效率提升33%,靶点发现周期缩短至数月。华为云盘古大模型新增“分子对接”功能,结合临床数据优化成功率。2025年AI设计药物(如Recursion管线)的临床数据验证将快速提升其商业化潜力。

2.渠道数字化。线上购药销售额同比增长17.5%,不上终端O2O与线下渠道开始平分秋色。处方外流、医保个账支付扩围推动互联网医疗成为新增长极。有条件的药企可以探索构建“线上问诊+药品配送”闭环,抢占数字化入口,靠近患者、再靠近患者,贴身服务患者才能了解患者,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正如全球知名药企礼来CEO里克斯说的“他现在越来越相信,患者才是礼来公司最主要的客户”。

  • 产品同质化困境:从数量扩张价值创新” 

这是一个精品和爆品的时代,平庸即罪恶。尽管中国药品批号超18万个,但年销超10亿的重磅单品不足百个。一个产品运营不好有原因,很多企业认为自己再研发或者BD1~2个产品一定能运营好,结果又因为其他原因还是没有运营好。如果再做第三个第四个只不过是重复前面的失败罢了,寄希望于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药企估计东西方都亮不了。药企到了必须战略聚焦的时候了:

  1. 差异化适应症:如罕见病传奇公司福泰制药的两款重磅新药,包括用于囊性纤维化的三联CFTR调节剂Alyftrek和止痛新药Suzetrigine,Evaluate预测这两款新药在2030年销售额将达到112亿美元。
  2. 技术迭代建立竞争壁垒:如Cytokinetics心脏病新药Aficamten、赛诺菲BTK抑制剂Tolebrutinib等突破性疗法,通过机制创新建立壁垒。 
  3. 国央企入场:并购整合加速行业洗牌

华润收购神舟生物、贵州天安药业、控股天士力,陕煤入主派林生物,国药收购太极药业。黑龙江省国资委控股九芝堂,国贸混改康恩贝股份等案例显示,国企通过资本与政策优势整合资源,强势进入医药行业。如果确实没有信心的企业家,能够与之合作或者被收购也许不是最坏的结果。

  • 国际化战略:从产品出海生态出海” 

1.License-outNewCo模式:2024年中国药企达成73项License-out交易(总金额336亿美元),恒瑞、康诺亚通过成立合资公司(NewCo)实现全球化估值。2025年ADC、TCE等赛道出海交易将持续升温。 

2.海外建厂规避风险:为应对“特朗普2.0”关税政策,药企在东南亚、墨西哥建厂趋势加速。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的内窥镜、呼吸机已进入欧美市场,凭借成本优势与技术突破抢占份额。

写在最后:2025药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2025年的医药行业,政策、经济、技术、人口结构的多重变量交织,药企需在以下方向构建护城河:

  1. 创新驱动:应用AI技术,聚焦GLP-1、ADC、双抗等前沿领域研发和迭代产品;
  2. 成本管控:通过新技术应用降本增效,应对集采压力;很长一段时间降本只是医药人的日常工作,现在不得不把降本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
  3. 全球化布局:利用License-out与海外产能规避地缘风险;
  4. 基层市场渗透:抓住老龄化与消费分级的下沉红利。

唯有将挑战转化为结构性机遇,方能在行业洗牌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祝愿中国医药人都能成功冲破2025年的各种藩篱,走上康庄大道。

行绩咨询

行绩咨询专注医药及大健康行业!
手机(微信): 13818006216 宋老师
手机(微信): 18616313725 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