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的绩效管理(一)-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在我国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制造业企业通常根据市场或客户需求,通过设计、采购及生产加工等环节,将原材料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制造业是国家创新的主要载体,其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
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很多制造业企业实现了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的转变。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从传统制造业升级为现代制造业。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呈现出以下趋势和特征。
1.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
制造业企业紧跟智能化步伐,通过吸收、应用全世界的先进制造技术与智能化制造方式,以及建立相关组织形式等快速提升了智能化水平。现代制造业企业多开始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建设和运营“黑灯工厂”(智能工厂,意指关灯之后机器设备照常运转)。智能工厂带来的直接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质增效降成本,能够有效消除生产运营中的各种浪费。
(2)更节能、更环保,达到无尘车间标准。
(3)可以突破时间的概念,实现“7× 24 小时”运转,不受传统人工休息、休假或病假需求的影响,最大限度提升产能和效率。
(4)减少事故。智能工厂的智能化操作可以让企业极大减少人工,工人的减少意味着工作场所安全事故的减少,从而极大降低工人受伤的风险。
(5)可以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智能工厂通过应用集成工业信息系统的高度专业化机器人生产和监控,使产品质量不受个人行为及情绪的影响,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6)更容易做到柔性生产和定制化产生,研发、工艺、原材料全都是自动化配置。
(7)工人的减少可以让工厂的厂址选择更灵活,企业可以选择地价更便宜、环境更适宜、优惠政策更多的区域建厂。
(8)比传统工厂更节能、更环保,可以不需要照明、供暖甚至通风,做到无尘化生产。
2.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促使企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特征越来越突出,营销和市场开拓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快速发生了变化,企业开始重视产品生产以外的环节,如针对不同收入阶层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开展调查、营造消费环境等,同时在研发设计、供应链等环节全面引入智能化,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改造、集成业务流程等提升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实现定制化生产。
3.组织模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
传统的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客户需求,也不能满足多变的环境需求,开始出现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自组织、合弄制组织等。很多制造业企业具备全球化视野,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开展全球化运营,如将销售市场聚焦国外,或在国外设立研发设计中心。
制造业企业的这些变化趋势与特征对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要具备较高的知识和创新能力。这也对企业的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绩效考核的内容要能跟随企业的外在环境、制造方式、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化及时调整;二是企业要进一步提升绩效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这样才能契合和促进企业整体经营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