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18616313725

专注医药机械及大健康行业

绩效指标设计(四)-绩效指标设计的核心原则

绩效指标设计(四)-绩效指标设计的核心原则

2025年2月6日  阅读 86 次

绩效指标设计要遵循多项原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员工参与原则、SMART 原则等。员工参与原则是指绩效指标设计的过程需要员工参与,让员工自己拟订个人绩效指标,然后与上级一起沟通、确认,毕竟没有参与就没有认同。 SMART 原则包含五个要素:具体( specific)、可衡量( measurable)、可达成( attainable)、相关性( relevant)、有时限( time-bound)。即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衡量的,能量化尽量量化,不能量化要具体化;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明确的完成期限。

除了以上两个原则, “上要落地企业战略,下要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也是绩效指标设计较为重要的原则。

“上要落地企业战略”, 是指绩效指标要来源于企业战略。谷歌公司就明确要求中高层管理人员任务目标的 70% 来源于公司战略。因此,绩效指标设计必须先落地企业战略,再通过战略解码和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管理人员和员工),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目标责任机制,让每个人的绩效指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对齐,即“纵向对齐”。

“下要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是指绩效指标设计要紧扣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按照流程中下一个环节对上一个环节的要求提取对应的绩效指标。下面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来分析其核心业务流程(见图 4-2)及对应的绩效指标。

制造业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会对上一个环节提出时间或效率方面的要求。例如,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客户,产品销售环节会对产品生产环节提出要求,包括产品质量要好、生产成本要低、能够保证交期等,这些要求将直接转化为对应的绩效指标,如生产计划按时完成率、产品质量合格率、生产成本降低率等。如此,企业的研发效率、采购物流效率、生产效率、销售效率和售后服务效率等都会得到持续的提升和改进,这就是绩效指标的“横向对齐”。通过“横向对齐”,企业可以更好地把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协调起来,
打破部门墙,提升跨部门协同效率,进而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企业在提取与流程对应的绩效指标时,应注意五个要素: “多、快、好、省、稳”。“多”是数量方面的要求,“快”是时间或效率方面的要求,“好”是产品或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省”是成本方面的要求,“稳”是风险或安全方面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这五要素对应的绩效指标差别较大,具体如表 4-1 所示。

行绩咨询

行绩咨询专注医药及大健康行业!
手机(微信): 13818006216 宋老师
手机(微信): 18616313725 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