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的意义有哪些?(四)-改善企业管理现状
一家企业如果管理得不好,想要彻底改善,需要采取什么手段呢?最常见的做法是梳理流程,建立管理制度等,但仅做这些很难改善企业管理的现状。原因非常简单,不管是流程还是制度,制定出来容易,推行起来则较难,全靠企业经营者个人去推进,无法形成自运转,久而久之,可能会半途而废。 实施战略绩效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即企业先建立战略绩效管理体系,形成绩效管理的自运转,然后把流程和制度的建设导入绩效管理的循环中,通过绩效管理循环去持续改进流程和制度,这样企业的管理就会逐步得到改善。当然,战略绩效管理在启动阶段,也需要企业领导和相关专家推动才能顺利运转起来。

靠个人去推动流程和制度的建立与优化,是人管人的管理,即“人治”, 战略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飞跃,彻底解决企业管理的难题,提升管理水平!通过战略绩效管理中的管控机制,企业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关键问题,企业可以将其作为下一个绩效管理阶段的重要考核指标。
我曾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我发现该公司的客户投诉较多且处理流程混乱,经过调查了解,我建议该公司把客户投诉处理流程的建立及应用, 作为客户服务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按阶段考核。客服经理在接到绩效指标后,及时对流程进行了梳理并运转起来。如此执行一段时间后,不但该公司的客户满意度有了提高,销售额也明显增加了。
从人性的角度讲,没有人喜欢被考核和被束缚,因此绩效管理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披着“让人讨厌的外衣”。其实,绩效管理像极了《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虽然长相丑陋,内心却十分善良。从表面上看,绩效管理重在考核,但实质重在管理。阿里巴巴公司曾用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来形容绩效管理,企业经营的结果是果实,树干是绩效管理,大树根部从土壤中吸取的养分就是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投入。绩效管理被阿里巴巴公司
视作企业管理的核心即“树干”,如果没有绩效管理,水、土壤、空气、肥等再多、再好的资源也不可能让树结出丰硕的果实。
我曾服务过一家 IT公司,该公司采用项目制运营模式,项目按时完成率一直不高。 后来, 为提高项目按时完成率, 该公司考虑实施战略绩效管理。 倘若只通过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来对项目按时完成率进行考核,作用是有限的。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公司还必须在项目管理上下功夫。因此,经过反复研讨,该公司提出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根据项目的特性分为一、 二、 三类:一类项目必须100%按时完成;二类项目可以给予一定的宽限期;对于三类项目(探索性的)的按时完成率,公司不做严格考核。 这样实施后, 该公司的项目按时完成率从最初的10%提高到了86%,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
实务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企业要将大客户的数量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就必须对大客户的标准进行界定,做针对性管理,这样企业的客户管理水平才会提升;若对产品质量进行考核,就必须对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这样才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