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的意义有哪些?(三)-成就员工
有些企业管理者习惯随机给员工布置任务,这种情况下,员工很少会去思考领导为什么要给我布置这个任务、我该如何做才能完成得更好、完成这个任务的目的是什么等。久而久之,员工会养成坐、等、靠、要、不动脑筋、不负责任的习惯。设想一下,某员工第一天来上班,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或业绩目标是什么,只是按照领导的命令做事,领导今天布置了一个任务、明天布置了两个任务……长此以往,员工就只会按照领导的吩咐做事,领导不给任务就“放羊”。这样的管理,业绩从何而来,员工的收入又怎么会高,也许员工还会心存抱怨:“我都按照领导的布置把任务完成了,为什么不发我奖金,公司业绩不好跟我有什么关系?”

企业实施战略绩效管理,就是要减少任务管理,增加目标管理,让企业由过去的以任务管理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目标管理为主,任务管理为辅。企业管理者应与员工一起确定目标,让员工动脑筋思考如何做才能达成目标,让员工对目标的达成负责,长此以往,员工就会养成爱动脑筋、积极主动、对结果负责的工作习惯。
哈佛大学曾对2000多名将要毕业的学生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内容非常简单, 只有以下两个问题:
(1)你马上要毕业了,请问你有没有目标,请选择有或没有( yes or no);
(2)若有目标,请写下你的目标。
哈佛大学在25年中一直跟踪研究这批毕业生。25年后,哈佛大学向全世界公布了这项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对象中,当时只有约3%的人有长期且清晰的目标,后来这些人成了美国社会“金字塔的塔尖人士”; 研究对象中约18%的人有短期且非常清晰的目标,如3~5年创办自己的牙医诊所或成为牙医诊所合伙人、3~5年成为执业律师等, 25年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都成了牙医诊所合伙人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等美国社会的上层人士; 研究对象中约 67% 的人,只有一个模糊的目标,如从事销售、 财务或管理等工作, 25 年后,他们成了美国社会的一般人;研究对象中还有约 12% 的人, 他们对第一个问题的选择是“没有(no)”, 那么 25 年后他们又成了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实验的结论也很照顾他们的情绪, 原话是这样说的:“他们总是处在一个工作和下一个工作之间,他们总是在抱怨。”
通过这项调查不难看出,一个人成功与否与他们有没有清晰的目标有着必然的联系。人一旦确定自己的目标后,为了达成目标,会将自己以及周边所有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例如,当你把自己想做的事,想达成的目标告诉周围的朋友,朋友会在大脑里搜索他所能利用的资源,然后帮助你,和你一起朝着目标努力前行,长此以往,这就是战略的复利。
人的性格也许是天生的,但习惯则是后天养成的。企业实施战略绩效管理就是为了让员工养成定目标、定期检查、定期复盘的良好习惯,从而成就企业,也成就员工个人。
除了帮助员工定目标、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企业通过实施战略绩效管理,还可以辅导员工,让员工在复盘和改进中明确不足,强化自身优势,持续提升工作能力,帮助员工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