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16亿海外收入,业务绩效稳定增长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绩效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新产业作为体外诊断领域的佼佼者,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市场地位的巩固。2024年,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53,540.45万元,利润总额209,319.68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2,845.66万元。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新产业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在发挥作用。
一、绩效管理助力业务增长
新产业在绩效管理的驱动下,国内和海外市场均取得了显著的业务增长。在国内市场,尽管面临医疗终端DRG/DIP支付改革和省际联盟体外诊断试剂集采等挑战,但新产业通过大客户营销策略,持续拓展大型医疗终端。报告期内,国内市场完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装机1,641台,大型机装机占比达到74.6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产品服务的三级医院数量达到1,732家,三级医院覆盖率为44.93%。国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43亿元,同比增长了9.32%,试剂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87%。

在海外市场,新产业通过“区域化运营 + 本地化深耕”双轮驱动,构建起显著的海外品牌优势。报告期内,完成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全资子公司设立,并建立越南河内办事处;2025年初成功落地韩国子公司。截至目前,已在14个核心国家建立运营体系。海外市场共计销售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4,017台,中大型高端机型占比提升至67.16%,客户结构持续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海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4亿元,同比增长27.67%,其中试剂业务在仪器装机量持续攀升的带动下同比增长26.47%,“仪器 + 试剂”协同效应日益凸显。
新产业的绩效管理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在国内,通过提升三级医院覆盖率和试剂销量来推动业务增长;在海外,通过本地化运营和优化代理体系来拓展市场。这种针对性的绩效管理策略使得新产业能够在不同市场环境中取得良好的业绩。
二、绩效管理保障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新产业通过严格的绩效管理保障了产品的高质量。公司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研发体系,拥有磁性微球研发、试剂关键原料研发、全自动诊断仪器研发、诊断试剂研发四大技术平台。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在小分子领域实现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突破了当前采用竞争法检测小分子普遍存在的灵敏度低、准确性差等问题。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新产业严格坚持产品质量标准,持续优化产品研发、生产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公司定制化学发光试剂自动化生产线,以提升单批次试剂产量,有效控制批间差。2024年,公司接受来自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俄罗斯联邦卫生监督局等政府监管机构、TÜV等外部审核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共计14次,审核通过率100%。报告期内,共有29款产品接受了政府监管机构的抽检,合格率为100%。
此外,新产业于2021年成立的参考检测实验室正式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认可证书,标志着公司在参考测量系统建立、临床检测量值溯源与结果可靠性保证方面的进一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建立非肽激素、酶学等参考测量程序20余项,其中已有9个参考测量项目获得CNAS认可。
新产业的绩效管理将质量控制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和检测的全过程。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审核机制,以及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确保了产品的高质量和可靠性。这种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为新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客户信任。
三、绩效管理推动人才发展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新产业通过绩效管理推动了人才的发展。公司秉承“勇担重任、享受挑战、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历经29年自主研发,培养了涵盖研发、技术生产、产品推广和售后服务的多学科、多层次、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在研发方面,新产业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为453,588,002.69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00%。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693人增加到2024年的836人,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从26.38%增加到29.43%。研发人员的学历结构也得到了优化,硕士和博士的数量分别增长了27.40%和50.00%。
公司通过建立多个中心的技术等级考评制度,已建立和储备了支撑公司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梯队。研发团队在技术和工艺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38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69项,实用新型专利147项,外观专利72项;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5项。 新产业的绩效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通过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和晋升机制,吸引和留住了优秀的人才。同时,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创新,使得公司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这种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为新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