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18616313725

专注医药机械及大健康行业

10亿药企的生死线:昆药砍业务、加研发背后的绩效真相

10亿药企的生死线:昆药砍业务、加研发背后的绩效真相

2025年2月27日  阅读 39 次

20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慢性病用药市场规模超8000亿元。但与此同时,中药材价格连续三年上涨超20%,政策监管趋严,行业洗牌加速。在这场“需求扩张、成本高企”的博弈中,昆药集团交出了一份反常识的答卷: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下降5.73%,净利润却逆势增长2.74%,现金流暴增146.75%。这一矛盾数据的背后,正是绩效管理在驱动企业战略选择与资源分配的核心作用。本文通过拆解昆药的财务数据与业务逻辑,结合头部企业的共性规律,揭示10亿规模以上药企如何通过绩效管理实现“逆周期增长”。

一、减法战略:砍掉低效业务,销售费用下降17.81%的逻辑

在走访的30家10亿规模以上企业中,85%的企业通过“战略聚焦”实现利润增长。昆药集团的案例验证了这一规律:

  1. 低效业务收缩:主动削减针剂业务(收入下降主因),聚焦血塞通软胶囊、参苓健脾胃颗粒等核心单品,后者销量增长超20%。
  2. 营销精准化:与京东健康合作开展“777三七生命之河私享会”,线上销售占比提升至35%,营销费用下降17.81%(从11.88亿降至9.76亿)。
  3. 管理协同增效:与华润三九整合供应链资源,管理费用下降9.57%,释放利润空间。

数据印证:在营业收入下降5.73%的情况下,净利润逆增2.74%,证明“减法”策略是绩效管理中的关键杠杆行业对比:同期行业平均销售费用率为28.7%,昆药降至27.5%,低于行业均值1.2个百分点。这一调整直接节省1.7亿元营销费用,相当于净利润的74%。

二、压强逻辑:24.73%的研发投入如何撬动长期增长?

头部企业的另一共性是研发投入与市场需求的强关联。昆药集团在成本压力下逆势加码研发:

  1. 聚焦高壁垒领域:研发费用增长24.73%至3,813.7万元,重点布局心脑血管疾病(占慢性病死亡率的87%),氯硝西泮注射液通过一致性评价。
  2. 产品组合优化:依托600余项产品批文,打造三七口服药、昆中药精品国药组合,降低对单一药材的依赖(如血塞通系列毛利率达68%)。
  3. 国际化反哺研发:通过WHO预认证进入37个非洲国家市场,国际需求反馈至研发端,12个境外产品获批。

关键成果

  • 血塞通软胶囊在15国上市,国际市场收入占比提升至18%;
  • 参苓健脾胃颗粒销售增长超20%,成为慢病管理领域的爆款单品;
  • 研发管线中8个新药进入临床阶段,覆盖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高发疾病。

行业启示:在中药材涨价15%的背景下,昆药通过高附加值产品组合,将营业成本增幅控制在0.9%(行业平均5%),验证了研发投入的成本对冲效应

三、现金流命脉:146.75%的现金流逆转背后的管理革命

现金流管理是10亿规模企业的“生命线”。昆药集团通过三重策略实现现金流暴增:

  1. 应收账款精细化:回款周期从45天缩短至32天,应收账款周转率提升23%,释放资金1.2亿元。
  2. 供应链降本增效:与华润三九共享采购平台,原材料成本增幅控制在0.90%,低于行业均值5个百分点。
  3. 投资聚焦战略主线:尽管投资现金流净额降至-1.80亿元(主因收购华润圣火51%股权),但强化心脑血管领域布局,预计未来3年市场份额提升至25%。

战略价值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89亿增至1.35亿,支撑国际化扩张(覆盖18个亚洲国家);
  • 筹资现金流净额改善93.08%,债务压力显著降低,财务费用可控性增强(尽管汇兑损益导致财务费用增长89.46%)。

行业警示:同期行业平均现金流增长率仅为18.6%,昆药的146.75%增幅表明,现金流管理不仅是生存底线,更是战略进攻的弹药库

10亿药企的生死线:昆药砍业务、加研发背后的绩效真相

结语:绩效管理的本质是“资源再分配的艺术”

昆药集团的案例揭示了一个真理:在复杂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增长不再依赖“铺摊子”,而是通过绩效管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砍低效业务、压强研发投入、严控现金流风险。这种“有舍有得”的战略定力,正是头部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

互动问题:你的企业是否也面临“成本上涨但需求扩张”的矛盾?在绩效管理中,你更倾向于“做减法”还是“加压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实战经验!

行绩咨询

行绩咨询专注医药及大健康行业!
手机(微信): 13818006216 宋老师
手机(微信): 18616313725 范老师